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经济类 >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 > 学习指南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是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入门读物,主要目的就是讲解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及其相关的主要理论。本书一方面可以帮助不打算继续深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学生了解这一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需要继续学习高级课程并从事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研究的学生打好基础。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涵盖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不仅包含了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大量讨论,还分别用几个章节专门讨论了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以及预算赤字的问题。对于每部分内容,本书中都详细介绍和讨论了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各种相关理论。全书的讨论都着眼于现实中的重大经济问题,虽然书中广泛应用了各种模型和技巧,但这些模型和技巧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应当看作是深入理解经济问题的工具。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的前四章讨论经济增长,着重分析了两个根本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远远比其他国家富裕?如何解释实际收入随着时间的大幅增长?其中,第一章介绍和分析了索洛模型,并评价了该模型解答经济增长根本问题的能力。索洛模型假定技术进步是给定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出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分配如何影响资本积累和增长,可以说,它是所有增长分析的一个基本参照点。

 

◇ 作者简介

保罗•罗默(Paul M.Romer),生于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方面的专家并且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力候选人。罗默在197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83年在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被《时代杂志》选为199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

 1 保罗•罗默简介

保罗•罗默(Paul M.Romer),生于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方面的专家,并且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力候选人。罗默在197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83年在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被<时代杂志>选为199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 他在芝加哥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是数学和物理,由于想转到法学院,在大学四年级学习了他的第一门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萨姆•佩尔兹曼(Sam Peltzman)对经济学的精彩讲授深深吸引了他。在佩尔兹曼的影响和鼓励下,罗默放弃了学习法律的念头,转而走上了经济学的求索之道。大学毕业后,他转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那时开始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1982年转回到芝加哥大学,198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先后担任罗切斯特大学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2 保罗•罗默学术贡献

经济学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深入的研究了长期的经济增长。例如,罗伯特•索罗的工作开创了人均产出长期稳定增长中技术进步的核算。罗默在该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成就是构造了经济中人们有意识地进行研究开发以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数理模型。

罗默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经济增长领域

罗默在1986年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知识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使其做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罗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长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非技术劳动)外,又加上了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强调创新)。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是罗默(1986)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88),探讨了纠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的一些可能途径,用内生的技术来解释经济的增长。罗默在内生增长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导致了经济增长分析的全面复兴。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最早体现在罗默1983年的博士论文中,发表在1986年的《政治经济学期刊》(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了纠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的一些可能途径的论文,重新激起了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理论兴趣。

1992年罗默在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会上进一步把上述思想运用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并认为:能否提供和使用更多的创意或知识品,将直接关系到一国或地区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增长。例如,毛里求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实施了开放政策,吸引了香港 的企业家把新思想和知识品运用到那里,从而带动了该国经济发展,摆脱了赤贫状况。

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

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在引起广泛关注并重新焕发人们对增长问题兴趣的经典论文罗默(1986)中,罗默以阿罗(1962)的“干中学”概念为基础上,提出了以知识生产和知识溢出为基础的知识溢出模型。罗默(1986)假定代表性厂商的产出是该厂商的知识水平 、其它有形投入(例如物质资本和原始劳动等)和总知识存量K的函数。对于个别厂商的自身投入 和而言,该生产函数表现出不变规模收益、满足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假定。然而,如果将K考虑在内,则这一生产函数对于代表性厂商和整个经济具有不同的含义:代表性厂商将总知识水平K视为给定的变量,因此生产函数表现为不变规模收益;但对整个经济(假定它由N个同质的厂商组成)而言,由于对于任何常数有,因此生产函数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在这里,总知识水平K成为外部性的来源。此外,罗默(1986)还假定k的增长率取决于k水平和投资数额(产出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 分)。这样,罗默模型实际上同“干中学”模型一样,通过知识积累的“副产品”性质和知识存量的外部性得到了内生增长。

保罗•罗默1990年的经济增长模型把公共知识和企业拥有的专门知识看作内生变量。"20世纪以来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知识交互作用的创新模式使我们很难把二者从经济意义上截然分开?工业化过程不可避免地使科学越来越成为一种依赖于技术的内生活动"。在这样一个现实中,公共知识的含义自然就包括了基础科学知识在内,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也自然包括在罗默所指的公共知识之内,成为内生经济变量。保罗•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一)主要命题与假设,(二)基本模型,(三)平衡增长的均衡解,(四)福利性质与基本结论。

内生增长理论两种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大致有两种模型,第一种是建立在阿罗的干中学模型基础上的模型,包括罗默的知识外溢(1986)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1988)等;第二种是将R&D、不完全竞争整合进增长框架的技术进步模型,包括罗默(1987,1990)、阿洪和霍伊特(1992)以及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1991)。第二种模型明显受到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影响,这类模型往往被称为新增长理论中的新熊彼特主义的复兴,特别是阿洪和霍伊特、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被视为新熊彼特主义的代表人。

 3 罗默的主要著作及出版物

保罗•罗默(1986)的<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

发表在1986年的<政治经济学期刊>(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Growth Cycles," with George Evans and Seppo Honkapojh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98)

"Scienc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in B. Smith and C. Barfield, eds., Technology, R&D, and the Economy, Brookings Institution and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1996)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ctober 1990)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ctober 1986).

 

特别说明:本页面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对本内容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