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经济类 >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 学习指南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教材针对国外原版教材以美国案例为主、难以解释国内宏观经济问题以及国内一些教材以介绍为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跟踪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进展,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五大部分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涉及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总供给分析、总需求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模型、开放经济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预期理论、失业理论、通货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本教材参考了国内外的多种教材,在理论体系构造上有所创新,以中国的事实为案例,形成了基于中国事实的理论。教材在体例上体现出“史-论-图”一体化,教材深度上偏向于中级教程,形成图像式和代数式相结合的教材模式。另外,教材形式上还附加了“专栏”、“相关链接”等。

本教材特色:

国内翻译了“宏观经济学”的许多国外原版教材,但是这些原版教材基本上是以美国为案例的,难以解释国内的许多经济问题。同时各个高校也编写了自己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基本上是以介绍为主,缺乏应用性。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的多种教材,形成了以下特色:

(1)在理论体系上构建和现有体系不同的体系结构。在体系上将宏观经济学分为五大篇:第一篇为宏观经济学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概论和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两章;第二篇为宏观经济学的长期模型,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基准模型、内生增长理论;第三篇为宏观经济学的短期模型,包括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理论和总供给理论;第四篇为宏观经济模型的扩展,包括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预期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第五篇为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包括失业理论、通货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

(2)以中国的事实为案例,形成了基于中国事实的理论分析。现有的翻译教材以及国内编写的教材,大多数依据美国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许多理论力求以中国的案例来说明。例如,在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中,不仅以美国的例子来说明,而且以中国2006年的数据来说明支出法GDP的核算及其结构。在第六章IS-LM模型中,不仅介绍了这一模型的内容,而且在“专栏”中介绍了“中国的IS-LM模型及其政策分析”。

(3)本教材在深度上偏向于中级教程,形成图像式和代数式相结合的教材模式。例如,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现有教材主要介绍新古典模型,而本教材在介绍新古典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同时介绍了内生增长诸模型,包括技术内生的阿罗一谢辛斯基模型、知识内生的罗默模型、人力资本内生的卢卡斯模型、分工内生的杨小凯一博兰德模型。不仅介绍了这些模型的思想,而且介绍了模型的推导过程,从而便于学生在初级教程学习的基础上向中级过渡。

(4)教材体例上体现出“史-论-图”一体化。在教材形式上,附加了“专栏”、“相关链接”等形式。扩展性知识通过“专栏”形式来介绍。例如,在介绍经济增长理论中,通过“专栏”介绍“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的计算”;在消费理论中,通过“专栏”介绍“中国目前的消费态势及其解释”;在失业理论中,通过“专栏”介绍“中国失业率计算”。对于补充性知识通过“相关链接”来处理。例如,在经济增长理论中,通过“相关链接”介绍“反增长理论”;在总需求理论中,通过“相关链接”介绍“中国总需求结构的现状分析”。

本教材适合作为经济、管理、金融、财政以及其他财经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经济学研究者参考、阅读。

◇ 作者简介

任保平,男,1968年农历10月生,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1997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讲师,199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考入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遴选为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 个人履历

教育经历

1997 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 年晋升为讲师,1999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 年考入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 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 年遴选为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现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1991-2003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工作

2003年 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

2003-2005年在南京大学做博士后,在洪银兴老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2006年到德国福特旺根经济技术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2 社会职务

(1)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2)全国生态经济学会高等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3)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

(4)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5)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6)陕西省卫生经济学会理事

(7)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8)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9)《经济研究》杂志匿名审稿人

(10)《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人

 3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论企业产权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

2、《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现状及新视角》,《汉中师院学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

3、《科技政策与经济效益》,《学术论坛》1996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技管理与成就》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

4、《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构建》,《学术论坛》199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5、《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内容和特征》,《求是》199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体制改革》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

6、《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六大关系》,《求索》199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1998年第7期全文转载。

7、《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及其构建》,《学术论坛》199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8、《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0期。

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思考》,《学术月刊》1998年第10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1999年第1期全文转载。

10、《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11、《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性》,《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

12、《港奥台失业保障的比较及其启示》,《光明日报》1999年11月15日。

13、《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的演变和评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14、《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城市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5、《世纪之交:发展经济学的回顾与前瞻》,《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5期。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评论》2000年第5期

17、《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的述评》,《经济评论》2001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

18、《西部大开发理论研究的任务及其新视角》,《经济学家》2001年第4期。

19、《制度安排与可持续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新华文摘》第12期论点摘编。

20、《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城市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1、《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创新》,《经济学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3年7期全文转载。

22、《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2期。

2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学反思》,《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

24、《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述评》,《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7期。

25、《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基础分析》,《经济评论》2003年第3期。

26、《跨越式发展从哪里突破》,《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2月15日。

27、《扩大民间投资: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28、《制度约束与可持续发展》,《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29、《中国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提名方式及实施绩效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1期。

30、《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观点的述评》,《中国人口、资源与管理》2004年第5期。

31、《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供给》,《改革》2004年第5期。

32、《选举提名方式与土地管理体制:村民对村领导行为及其绩效的评价》,《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33、《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型工业化及其制度供给》,《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4、《工业结构的高度化:一种产业链视角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5年第3期全文复印。

35、《西部地区的社会分工和制度变迁》,《经济学家》2005年第3期。

36、《绿色吴起论坛综述》,《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8月8日。

37、《西方转型经济学的理论述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5年第12期全文复印。

38、《经济转型时期的信用制度建设及其制度供给》,《思想战线》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39、《以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福建论坛》2006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40、《二元经济结构研究的述评及其转型路径》,《光明日报》2007年5月17日。

41、《区域经济理论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经济评论》,2007年第1期。

42、《我国四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7期。

43、《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4》,《经济评论》2007年第5期。

44、《经济转型、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转向》,《经济科学》2008年第2期。

45、《经济发展成本分析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模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期。

46、《对古今中外价值理论的系统梳理》,《经济学家》2008年第1期。

47、《异质性劳动力转移假说的理论分析及其中国的实证检验:1996-2006》,《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1期。

48、《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评价及现阶段的特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转载。

49、《中国经济转型绩效分析:1992-2006》,《财经科学》2009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转载。

50、《我国无限劳动供给时代有没有结束》,《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51、《财政联邦还是委托代理:关于中国式分权性质的经验判断》,《管理世界》2009年第11期

52、《中国经济学60年回顾与展望:演化逻辑、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势》,《西北大学学报》。《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9年第18期。

53、《中国古代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实践》,《光明日报》2009年6月16日。

54、《西方经济学财富观的历史演变:一个文献述评》,《经济学家》2010年第1期。

55、《未来30年改革的主题判断和路径选择》,《改革》2010年第1期。

56、《后改革时代的主要矛盾、改革趋向及其重点》,《西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57、《对真实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学解读——读鲍尔斯等人的<理解资本主义:竞争、统制与变革>》,《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4期

58、《劳动力有限供给、人口转变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59、《投资消费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科学》2010年第6期。

60、《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学家》2010年第11期。

61、《信贷偏好与中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增长结构——基于中美两国数据的比较分析》,《经济评论》2011年第1期。

62、《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3期。

6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64、《协调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冲突的路径研究——基于环境退化成本的分析》,《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1年第5期。

65、《改革开放30年人的发展:评价与反思》,《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1年第8期。

66、《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测度:1978—2009》,《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2期。

 4 著作及教材

1、《中国社会保障模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衰退工业区的产业重建与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7、《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

9、《以质量看待增长: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0、《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0)》,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1)——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12、《统筹城乡视角下城乡双向流通的路径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13、《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案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14、(英)E.J.米香《经济增长的代价》,译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5 课题

1、陕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管理研究》2001

2、西安市科委软科学课题:《西安三大资源配置体制研究》2001

3、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 《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制度分析》2001

4、西安市科委软科学课题:《西安三大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1996

5、第35届国家博士后基金:《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经济转轨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战略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7、陕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陕西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研究》

8、西安市社科规划课题重大项目:《西安市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研究》

9、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构建陕西和谐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课题》《陕西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10、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子课题负责人。

1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研究》2006。

12、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与和谐发展》2006

13、欧盟项目:《衰退工业区的产业重建与政策选择》2006

14、湖北省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政策研究》2007

15、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研究》2009

 6 获奖

1、《中国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研究》获2000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西北二棉解困诊断报告》,获200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一等奖

3、《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研究》,获1998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4、《陕西市场体系研究》,获1999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5、《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陕西省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6、《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西安创新型城市战略研究》,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8、《地方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9、《选举提名方式与土地管理体制:村民对村领导行为及其绩效的评价》,陕西省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10、《中国农村民主选举中的提名方式及实施绩效分析》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1、《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2、2009年度省级教学名师

13、《西安建设创新型城市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4、《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5、《地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6、《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特别说明:本页面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对本内容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